开始冥想的第六年
自从7年前在马来西亚认识Mei后, 每年三月就变得很特别。从这个三月开始,是我习练冥想的第六年。
第一次有人教我冥想时,说刚开始只需要每天早晚各五分钟,我心想,不可能,做不到。
但两年后,和Mei去了趟印度,就开始了持续的冥想习练。(不要问我为什么,因为一句话解释不清楚,所以写了一本书《我走了很远的路才找到家门》)
后来5年里,冥想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。
这就是变化。
我不信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因为我以自己亲身体会证明,人是会变的。而且每天都在变化。
但会变成什么样?越来越油腻?越来越成熟?越来越沉重?还是越来越轻盈?
想说说这五年的一些体会和变化。
1
快乐
▲
先说快乐吧。
20来岁时,我觉察到自己很难长久的开心。再开心的事,过一段时间,味道都会变淡。
每实现一个愿望能带给你的欢愉都是短暂的。所以需要用很多梦想、愿望来支撑不断回复的平庸感和失落感。例如考第一啊,念想上的大学啊,旅行啊,谈恋爱啊,做喜欢的事啊,总之就是要做点什么。
更何况,很多时候愿望还不能实现。例如考砸了,失恋了,又或者,身边还有一群“人生赢家”让你恨不得全盘否定自己。
我发现我总在一种忙碌的追逐的状态里。停不下来,好像也不敢停下来。
有一年,我采访一位国内很有名的研究幸福感的老师,她就说我身上有一种淡淡的忧伤。
这种忧伤跟随了我很多年,说不出来,是一种对生活的不满足感和挫败感,还有一种无人能懂的孤独感。
我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寻找,此处省去一万句废话(或参考《出发,和每个人谈一次梦想》一书)。
总之后来在瑜伽冥想里,这些内心世界开始向我一一显现。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。
安全感
▲
我那个年代的父母都特别喜欢比较孩子,或许这是他们用来激励小朋友进步的方法(个人体验这方法效果不好,容易让人逆反)。
虽然从小就反感比较,但长大后,不在父母身边了,这种比较的习惯却根深蒂固。
后来我发现,我其实并不是一个需要争第一的人,那种想要“优秀”或“优越”的感觉,是一种安全感的缺乏,因为“掉下来”,被“比下来”会让我没有安全感,所以你拼命的让自己不被淹没在人群里。
开始冥想后,发生的第一个变化是内在安全感的建立。
安全感涉及到的层面非常多,一篇文章没法细说,但有一些显著变化。
第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克服了恐惧感。
小时候因为看了一部鬼片后就非常怕鬼(电影分级真的很重要!),我妈训练我勇敢的方式是逼我去做我不敢做的事(比如晚上一个人去外面的厕所上厕所,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厕所),这种方法好像并无什么用。
成年后我有时一人在家也会害怕,偶尔洗澡时不敢闭眼,总觉得有人要进来。
很多年我都无法战胜这种莫名的恐惧感,直到开始瑜伽冥想。在冥想里,有很多清洁方法。然后你发现,原来恐惧感真的是可以被清理掉的。
慢慢的,出现的频次越来越低。
第二个变化的是内在的自尊。
我曾经一直很想改变自己缺乏自信,容易自卑的状态,尤其遇到“人生赢家”的时候。
不管你多棒,总有人比你更好看,身材更好,更聪明,赚更多钱,会更多语言,更有能力......反正没人是世界第一。
我自卑的时候,曾经有几条路,要么就是拼命否定别人(你看她还有这么多一二三四不足呢),要么就是拼命否定自己,要么就是拼命做出点成绩之类的给人证明,但所有的办法都不能解决问题,因为问题在这里——我的内在缺乏真正的自尊。
其实这种自卑经常发生在很多你觉得看不出来的人身上。比如我有一个很美的朋友,美到可以让一片网红脸瞬间黯然失色,但奇怪的是,她总觉得自己脸胖。有时候,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想。
但冥想让我看清了很多荒谬的思维游戏,你开始看到人和人内在本质的一致性,一种集体意识开始在内在建立。
我开始可以为别人的成就而喜悦,发自内心的喜悦。
因为我的内在,有了真正的自尊。这种尊严,让你感到了一种真正的存在感和价值感,那是什么其他成就都不能带来的。
知觉
▲
所有人都知道人最好的状态是平衡。身心平衡,与自然平衡。
但大部分城市人都过着一种忙碌的生活,不仅物理上的繁忙,更是心灵的忙碌,最大的标志就是——停不下来和知觉丧失。
比如,我有个朋友很喜欢上一位瑜伽老师的课,她说因为只有上完这个老师的课后,身体才有痛感。
这位老师的课,我去体验过几次,是有痛感,每次,都痛不欲生。
从印度学习传统的哈他瑜伽回来,我发现更难适应国内的瑜伽体式课了,因为我很难在那种需要高强度保持的课堂上体验到,帕坦伽利说的那种身心舒适而稳定的感受,注意,他说的是身、心的舒适和稳定。
但我发现,课堂上很多人都很享受这种被“折磨”的感觉。觉得那样才算达到习练效果。
就像我朋友说的,不痛,就没感觉。
冥想后最大的变化,是你的知觉开始更明显,吃了什么,看了什么,聊了什么,做了什么,直接影响你当天的冥想质量,其实就是影响了你心灵的状态。
它迫使你不断调整你的饮食、作息、所看、所言、所行,直至心灵达到宁静。
越精微,就越敏感,越敏感,就越觉醒。
越觉醒,其实越有乐趣。
无为
▲
我曾经是那种人生的每一秒都需要过得充实,浪费一天都觉得虚度光阴充满愧疚感的人,因为我很怕“虚度光阴”。
我喜欢做很多有趣的事情,尝试新鲜的工作,运动,喜欢读这个,学那个,看很多电影、演出......
直到今天,每闲下来,我还会经历一阵惶恐。
但我还是让自己学习与“不作为”相处。我今天就是一事无成,但我想享受这种“一事无成”。
渐渐的,你会感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慢慢体味的巨大奇迹,在忙碌中你可能会感受到充实,但在完全的静默里,你得到的是一个更加宏大的叙事时空。
其实一切就已经在这里,你所有想要追求的人生的充盈、满足、价值、意义、喜悦,其实就在这里,不需再多做什么。
在那种宏大面前,曾经所有的作为都变得很渺小。我开始享受无为。
再然后,价值观会变化,曾经很痴迷的,变得可笑起来,曾经觉得很无趣的,变得有意思起来。
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不执着于非要去做,做和不做,应当是自然而然的,喜悦的。如果你发现做一件事很辛苦甚至很痛苦,可能就已经失衡了,失衡的事,大多时候就已经偏离它曾经的初衷了。
我发现我的直觉在增加,对一件事物有更准确的判断,对与错,做与不做。不再那么纠结,更加清晰。
瑜伽相信karma,有人翻译为业,或因果报应,但我理解karma就是最基本的行为和结果的关系,有一个因,就会有一个果,平衡被破坏了,必然会有一个失衡的结果,然后新的平衡会被建立,再被破坏,再被建立......
我曾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去寻找长久的快乐,但不快乐并不是吃一种药就马上治好的病。
不快乐,只是一种现象。真的原因,冥想会带你去深挖。
再然后,内在的自尊建立了,不安全感去除了,满足感增加了,平衡了,就自然喜悦了。
2
婚姻和爱情
▲
我一直坚定的觉得,是冥想给了我理想的婚姻关系。
但我没资格说婚姻,因为我们还是刚起步的学徒。我想说的是,在到达婚姻的这条路上,冥想帮我们避开过很多没有必要的坑,让我们能用更多注意力去享受生命本身的乐趣。
我是在开始冥想后才认识先生的。特别强调这个,是因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顺序。在认识他之前,我更新了对生命,爱情,和对婚姻的认识。
很多人谈瑜伽时,说瑜伽就是连接的意思。天人合一,梵我合一。
但圣哲帕坦伽利笔下对瑜伽的阐释不是连接,而是专注。
从持戒、体式等到感官内收,再到专注,持续的专注,最后忘我,进入三摩地,这是他给出的一条瑜伽修习之路。
但他还给了另外两条修习之路,其中一条,最简单,也最难,就是臣服,向ISHVARA臣服。
很多大师对ISHVARA有不同的阐释,但在我的体验里,祂是宇宙至高无上的力量。臣服,就是向创造和运转整个宇宙的宏大力量臣服,向那个空,那个道臣服。
这种意识改变了我对生命的认知。我觉得人的一生也应当是这样,最终要臣服在一种自然之道里。
所以无论爱情还是婚姻,应当是自然而生,自然向前的。
婚姻不是为爱情而生,爱情是为婚姻而生的。
因为婚姻有更高的目的和意义,它不是爱得死去活来的厮守到老,而是两个人,臣服在同一种自然之道下,对未来的世界有一种相似的理想而形成的同盟。相互理解,相互依靠。
在我个人的体会里,当人以家庭为单位去给予爱时,比单个人更有力量。
而在婚姻里,被赋予妻子这个角色,也给了我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。学习像大地一样去给予,像水一样去滋养,但不执着,这才是婚姻的意义,这是一生的学习和成长。
所以,两个人的关系就是这样的,彼此滋养,彼此成就,更重要的,是自己要成长。
▲
在进入婚姻前,我和先生曾有无数次关于冥想的激烈讨论。他是执着的无神论者,也对一切瑜伽中的仪式和崇拜都表示担忧。这曾是我们进入婚姻前的最大障碍。
他也曾经问:“能不能为了我放弃?”
我说不行啊。这个事情是有先后顺序的。
没有冥想给我的成长,我还只停留在婚姻是为了证明爱情的阶段,我会在那一次次无意义的争执、哭闹、斗争里耗费我和我们的生命能量。
是冥想给了我重生,给了我全新的对婚姻和家庭的认识,对角色的认识,对生命的认识,给了我们现在如此的亲密关系。
ISHVARA到底是什么?空是什么?道是什么?
我觉得祂孕育整个宇宙,孕育生命,让一切运转的,本质上就是一种超越的,无执着的爱。
到人的层面,我们最后还是得依靠爱去克服思维上的矛盾。因为在价值观上,先生最终发现他和我其实是一致的,而且我觉得他其实认同那样一种理想的,单纯的生命状态。
3
轻盈
▲
现在有很多教授静坐的方法,我想特别指出的是,静坐不等于冥想。
有很多方法有点接近于帕坦伽利说的感官内收或专注的阶段,例如关注呼吸,关注身体的各个层面,但真正的冥想,必须要超越这种关注,超越思维,最终进入那种无我的空之中。
当瑜伽真正发生时,头顶是有一片清凉的。(诚实的说,我经历了很多年的习练后才第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清凉)
后来在《博伽梵歌》中读到下面这段文字,直到亲历了,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。
“瑜伽的状态是脱离感官活动的状态。关闭所有的感官之门,把注意力固定在心中,把生命之气集中在头顶,使自己稳定地处在瑜伽的状态中。”(《博伽梵歌》第八章12节)
再然后,你开始感到一种轻盈,一种生命里的轻盈感。
老师做过一个比喻,说吉祥天女神可以站在莲花的花蕊上却不压莲瓣,就是靠的这种生命的轻盈。
但这种轻盈必须自己亲身体验。因为在此之前有很多年,很多人都对我说起过,但我体验不到,所以不懂得。
想象和真实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。
但我们可以类比生活里的一些体验。有的人,你和他在一起,会觉得舒适、轻松、喜悦,说很久话既不累,也不亢奋,但有的人,即使他吃素,也修佛,也练瑜伽,你和他说上五分钟话,就觉得自己像背了一个大铅球一样。
真正在瑜伽中的人,是轻盈的,喜悦的,他不会让任何人有任何背负感。相反,你觉得和他在一起,他能把你也变得很轻柔。
冥想第六年,轻盈是我向往的一个新的维度。
4
真相
▲Kaivalyadhama学院毕业典礼后
2013年,刚开始跟随老师习练瑜伽冥想时,我很狂热(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)。
狂热的原因很简单,就是因为你觉得这实在太好了,我怎么现在才知道,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,这样大家都很happy了。
但事实不是这样的,医不叩门,道不轻传,每个人都有要走的路,应当尊重所有人的选择。真正求索之人会自然到来,挡也挡不住。
那时候有一些朋友对我的狂热提出过异议。
“你为什么不跟随一些有传承的学院,有传承的学习呢?”
“学院派”对我们的影响还是挺深的,我后来真的去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瑜伽学院Kaivalyadhama学习。
在国内的瑜伽课上,当老师们谈到瑜伽时,最多谈到让人身心宁静、喜悦,就到此止步。
但是在Kaivalyadhama,从第一节课,到最后一节课,老师们一直在用各种方式重复同一句话:
“人生的目的,瑜伽的目标,摆脱一切痛苦的目标是一样的,是要让真我实现。”
几千年前在喜马拉雅高山中苦行的瑜伽师们,在冥想中顿悟了一个真相:人之所以苦,是错误的将我等同成了这个身体,以及它所附带的我执、情绪、思维、记忆.....但这些都不是真我,真相是,我的本质,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,我就是祂。
真我是永恒的,不生,不灭。这就是生命的本质。
但学院的老师们,博览群书的老师们,最后也会说,要到达真正的觉悟,要走上真正修习的道路,需要一位属灵上师的指引。
多年后,我回望我的老师Shri Mataji的公开讲话。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,她永远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篇:
“我向所有真理的追求者致敬。”
到今天,我越感受到这句话中的深意。
我们怀着各样的目的到来瑜伽里,追求健康、美容、身材、青春、睡眠、心灵平静、喜悦、智慧......
健康会来的,美丽会来,喜悦也会来,但最终你会发现,这些都不是目的,真正的目的,只有一个,就是关于这个世界的真相。
这个真相,会决定我们今生的言行,会决定我们生命的意义和走向。
在Shri Mataji所有的公开演讲里,她永远在第一时间直指这个真相。
她说有两个真相,第一个我们不是这个身体、思维、情绪,我们是灵;第二个真相是,这世界有一个无所不在的宇宙生命能量让一切运转。“我”,是这个生命能量在每个个体中的映射。
生命的意义,是为了让真我实现。
再然后,她说,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东西她都不懂,但如何让真我觉醒,她懂。
5
老师
▲Shri Mataji
所以要说到老师了。
一位习练sahaja瑜伽40年的瑜伽士曾经说,他没法谈Shri Mataji,因为这个命题太宏大了。
我有同样的感受,不知道从哪里可以说起我的老师Shri Mataji。或者说,整个这篇文章想说的,就是这些年所有生命里发生的重要转变(文中只能提到一部分),都因她所赐。
但这些改变,与她本人想给我们的相比,其实连万分之一都不到。
我的老师,是位母亲。她说过去的导师都是非常严酷的,他们会用一切方法来考验一个学生的真心,但她却是以一位母亲的身份成为导师,学生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让她热泪盈眶。
所以我们叫她Shri Mataji。Mata,就是母亲。
当她教授瑜伽时,从来不是干巴巴的。她的话总是简单又深刻,她能用一种任何人都能听懂的方式讲述瑜伽的真谛,但她的话又像千层饼一样,每经历一个阶段,你又会恍然大悟,从她的话里读出更深的含义。
她教人如何用甜美的语言,如何喜悦,如何得到尊严,如何呵护纯真、找回信心、勇气、责任,如何去爱。
有的导师很威严,却不带一丝情绪,但Shri Mataji不是这样的,用她的话说,她没法保持严肃超过5分钟。
她讲解《罗摩衍那》,《女神颂》,《博伽梵歌》,她讲威廉.布莱克、卡比尔、商羯罗,帕坦伽利,她讲吠陀经典,奥义书,讲印度哲学,讲耶稣基督,讲默罕默德,讲苏菲派,讲现代医学、心理学,阿育吠陀......
但她不是死板的从一本书讲到另一本书,她旁征博引,信手拈来,不是为了讲课而讲,而是为了让人转换而讲。所以她教授的瑜伽常常跳脱出生活,却又时刻回到生活。
她一面说不要执着于食物、关系、情感,因为人是属灵的,但另一面她会教你如何烹饪,如何做一个好丈夫,好妻子,好父母,好子女。
她让你看到为人的无数层面,在入世中出世。
她慈爱,但她会毫不留情的抨击一切破坏纯真的言行,她一个人可以抵挡所有的负面攻击,她会勇敢的指出假导师的名字,没有丝毫犹豫和畏惧。
但更重要的,她揭示生命的真谛,并给出了方向和方法,赋予人自愈的力量,让人们学会运用内在的潜力。
她是位联合国高管的妻子,却在50岁时开启了全球教授瑜伽的旅程,她没有把时间留给丈夫、女儿、外孙,从1970年,到她生命里的最后一次呼吸,她周游世界,传授冥想方法,帮助更多人实现内在转化。
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她不知疲倦的工作了40多年,从不停息。
并且,所有的教授都是免费的。
她说,因为这些转化,是人类进化中必然要经历的,我只是一个催化剂。那个力量是你们内在与生俱来的。
当我Kaivalyadhama学院的老师们,说起真正觉醒的道路需要一位属灵上师的指引时,我的眼睛里,脑海里,心里就是Shri Mataji的样子,因为她本身就呈现了一位真正灵性上师的智慧、谦卑、尊贵和博爱。
今天是春分,是个特别的日子。
95年前的今天,Shri Mataji降生在这个世上。
她爸爸曾问她有什么梦想?她说,我想遇见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求道者。
当她开启演讲时,永远先把双手合十放在胸前,然后她谦卑的说:
“我向所有真理的追求者致敬。”
6
空
▲
其实冥想不是一个空洞的感觉,它让人感觉很空洞,是因为关于它所有的描述其实是一种体验,本来就不应该用头脑来理解。
它只能被亲身体验。
《广森林奥义》有一句经典叫“非此也,非彼也”。
就是在这种“非此也,非彼也”的空里,我发现原来普通人也可以读懂那些曾经让我觉得像天书一样的文字,其实我可以理解那些所有文化中伟大的圣哲。因为他们讲述的不是一种玄虚的思维,而是真实的体验。
这种理解会让你超越宗教的界域,抵达最后的本质,因为在那最宏大处,原本就只有一个力量,唯一的力量。
就像主奎师那在《博伽梵歌》中对阿周那所说的那样:
一切美丽、富饶和辉煌的创造,都不过是从我的光辉中跃起的一个火花而已。
霎哈嘉博客版权声明:以上内容作者已申请原创保护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!授权事宜、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,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,我们将尽快回复您,谢谢合作!